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曲青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017年11月29日08: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这些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明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代,才由于各种原因落伍了。但先进的中国人不甘落后,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拯救民族危难,写下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中华民族曾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都曾中断过,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一直传承到今天,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福全世界。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彰显了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和中国社会治理的博大智慧。据有关研究得出的结论,1750年中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8%。康熙年间,全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10个大城市中,中国占了6个。
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复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登上历史舞台,力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起义还是戊戌变法,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此后,政党政治在中国兴起,当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曾出现过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很快就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近代中国历史表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20世纪上半叶先后建立的不同性质的政党、政团也都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没有先进的阶级作基础,未能提出正确的纲领并发动人民群众以解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它们的失败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走过96年光辉历程。96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先后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救国,二是兴国,三是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这三件具有内在必然联系的大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演进的大逻辑,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群众一道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谱写的光辉篇章。
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1921年7月,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其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其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和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其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充满自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对中国的意义和世界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近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的启示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切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历史事实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告诉我们,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事实表明,封闭僵化的老路是一条死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是一条绝路,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一条发展壮大中国、繁荣稳定中国的新路、正路、大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历史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我们党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共同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建立起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聚合起磅礴之力。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行的群众路线和爱国统一战线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历史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曾经严重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历史事实表明,我们党和人民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中国精神,这是我们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弘扬践行的中国精神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9日 07 版)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王伟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2017年11月30日07: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伟大斗争与伟大梦想的时代内涵,对于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发扬斗争精神,开展伟大斗争,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实现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把中国人民带上民族伟大复兴人间正道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告别贫穷和落后、全面迈向现代化,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近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开放后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伟大梦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坚持为实现伟大梦想与远大理想、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我们党在理想信念上对全体党员的党性要求。始终坚持伟大梦想与远大理想、共同理想的统一,有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远大理想是最高目标,共同理想是现实目标。没有远大理想,共同理想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没有共同理想,远大理想就会成为空想和空谈。中国共产党人是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论者,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实现伟大梦想,任何时候都要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凝聚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经受住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既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又为共同理想和现实目标不懈奋斗。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不断推进伟大社会变革。革命时期,我们党找到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起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我们党对伟大斗争规律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体现了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定决心和百倍信心。
社会是在矛盾斗争中开拓前进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体系,是在矛盾斗争中开拓前进的。充分认识和科学运用社会矛盾规律,坚持斗争、不懈斗争、在斗争中前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
我们党是一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没有今天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的党,是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开展斗争又在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人民能从悲惨境遇走向光明前途,实现伟大历史转变,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中央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新特点的高度概括。就世情来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世界加速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就国情来说,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同时,我国改革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问题和矛盾,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新情况。就党情来说,一方面,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党内还存在严重的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松懈现象,管党治党出现宽松软和腐败问题,甚至出现搞政治阴谋的严重隐患,全面从严治党和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任务艰巨。
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正确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样的国情条件下,要实现伟大梦想,逐步摆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进行长期的不懈奋斗。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这也决定了进行伟大斗争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
以更加自觉的精神状态开展伟大斗争。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动“奶酪”,敢于打攻坚战。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同一切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顽固保守、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伟大事业越发展、伟大工程越前进、伟大梦想越接近,遇到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大,就越要进行伟大斗争。我们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勇于同一切风险困难作坚决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发扬斗争精神,区分斗争性质,提高斗争本领。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靠斗争打出来的,中国建设的成就是靠斗争干出来的,中国改革的推进是靠斗争闯出来的。进行伟大斗争要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既要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不能态度暧昧,不能爱惜羽毛,不能动摇政治立场;又要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斗争、勇于创新,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前进;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斗争、敢于动硬,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要区分斗争性质。党章明确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既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那种疾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也不能采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做法。进行伟大斗争要善于区分矛盾性质,针对不同性质的矛盾展开有针对性的有效斗争。要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采取适当的斗争方式和方法,以期取得最大的斗争实效。当前,各种挑战不期而至,对伟大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斗争本领。只有不断提高全党斗争本领,伟大梦想才能真正实现。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3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