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研究
Higher Vocational Research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职研究 >> 正文

《职业教育信息汇编》2022年第03辑总第158辑

日期:2022年03月11日   作者:科技处    来源:科技处       编辑:科技处       浏览:

《职业教育信息汇编》2022年第03辑总第158辑

◆论智慧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价值与路径

篇1论智慧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许文芝

【出处】《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我国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转变,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科学应对、顺势发展、积极作为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职业院校要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提高课堂信息化、智慧化程度,让学生通过更灵活、更现代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打造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智慧课堂是极其重要的。

、智慧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我国职业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完善,智慧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的核心。智慧课堂有机地将教育和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全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构建智慧课堂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

由于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积极将新型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智慧课堂就是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最直观体现。目前对于智慧课堂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共识,根据祝智庭教授对于智慧教育的看法:智慧教育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具有推理、感知和辅助能力的智慧学习时空环境,实现学习者的稳定、协调、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由此,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就是依托网络通信技术,创设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先进的智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智慧能力、促进学生智慧生长,培养高技能和创造力人才的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课堂可以协助教师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与多元智能评价。同时,智慧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改善学生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

(二)智慧课堂的特点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智慧课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教学决策数据化。以智慧课堂系统为载体,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将学生的学情用数据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根据智能化系统的分析结果,不仅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精确的了解与把握,还能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为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引。

2.交流互动立体化。高职教师在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时,将有关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学生与教师通过在线系统,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困难,开展有效辅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为学生优化学习过程提供科学决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3.教学评价反馈即时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智慧系统实现课堂教学全程动态化学习监管、评价和诊断。智慧课堂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效果、课上学习效果以及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即时、全面的教学评价信息反馈,保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效果,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感受获取知识的喜悦。

4.资源推送智能化。智慧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视频、文档、图片、语音、网页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智能化地推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资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固强补弱。

、智慧课堂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传统课堂教学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材质量的高低。由于我国区域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团队。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既可以解决传统教学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即时性、协作性、互动性和针对性,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要保证智慧课堂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打造一个信息通信互联、应用系统统一、互动学习协作、过程评价智能监控反馈、信息数据互通分享、学习情景应用以及知识实时推送的综合化智慧平台,并保证平台内部各教学要素的高效流畅互通,从而构建智慧化、协作化、互动化的教学学习环境,充分发挥智慧课堂功能,确保教学活动高效运作。

(一)推送作业与教学任务,推动学生互动分享交流

智慧课堂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教师、学生、学习资源等教学要素有机地串联起来,有利于形成教学的协同效果。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将教学内容知识进行结构性的教授。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智慧信息平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平台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与创新性学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以及其他同学沟通协作,互动交流分享,达到碎片化知识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次完成教学任务和作业推送,满足学生对课后作业和学习资料的个性化需求,并利用智慧平台进行智能批阅,为教师和学生减负,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效获取和推送学习资源

相比高职院校传统的教材,智慧课堂教学资源具有更新速度快、资源丰富、使用方便等优点。高职院校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网络教学资源,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分类,推送给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拓展,让学生主动搜索、学习延伸知识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创建互动化的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应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互动式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吸引力。课后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连接智慧平台进行学习和复习,自查知识薄弱之处,通过探究式、交互式学习方式,全面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

(四)开展智能评价分析和信息反馈

教师通过智慧平台的学情分析功能,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深度、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诊断。根据诊断结果,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服务、优化教学管理,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提高高职智慧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其独特的基本特征: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构建智慧课堂,必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核心,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推动学生开展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融合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以学情分析为核心,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制订教学方案;课中阶段以师生互动为关键,开展及时评价与反馈;课后阶段以个性化辅导为重点,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知识点与拓展学习。因此,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具体可以从课后、课中、课前三个阶段进行设置,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高效、开放、自主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通过以学定教的方式开展课前学习

现阶段的智慧课堂环境与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兼容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时还是可以按照原定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但这样的智慧课堂并没有满足教育改革的标准与要求,教师只是利用智慧课堂系统的技术手段简单地提高教学效率,将原本的教学讲解平移到多媒体中进行,这种形式的智慧课堂距离真正意义的智慧课堂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更好地开展智慧课堂教学,高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前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标。智慧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开发学生发散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实现学生智慧增长。所以,教师在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实施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好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

2.设计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目标下学习的相关者(如家长、同学和教师等),利用各项学习工具开展全面多层次的活动。学情分析是设计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通常,学情包含学生的学习问题、信息素养、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态度、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分析学情、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平台反馈的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教案、个性化的学习干预策略,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提高知识的再运用能力。同时,还要设计高质量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活学活用知识。

3.搜索和组织学习资源。智慧课堂的学习资料来源广泛,包括教师上传的课件资料、学习平台自带的学习资源以及利用智能录播系统自动录制的课堂视频等。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是通过分析学生学情组织起来的,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智慧课堂自带的教学资源是从各类教育平台或App中获取和下载的,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学习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或自主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课件、微课等。高职教学通过智慧课堂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大班教学中分层学习、个性化学习的不足。教师依据平台提供的学情诊断结果,开展精确化、动态化的教学,指导学生在智慧课堂中搜索和下载拓展学习资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前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通过沟通交流互动提高课中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本质是教与学的融合、互动、再融合的过程。智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构建立体化的教学互动。在教学沟通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促进者、引导者和启迪者,而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在高职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促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1.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智慧课堂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将最直观、最形象的教学环境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趣味化情景教学,将枯燥的知识、技能讲解用动态化的画面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2.开展互动式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形成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交流性和分享性,造成教师与学生互动少,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而在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分层练习、课前预习等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知识竞赛、答题游戏、抢答练习等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环境。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另外,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以不同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构建学习共同体。在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组建合作小组,共享学习资源,根据互助竞争的学习规则,开展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增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情感。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可以形成团队式、合作式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不再限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针对某一学习或技能问题进行探讨、分享、交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同学交流,让不同的思想产生碰撞,学生在自信、民主、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达到释放学习能力和潜力的教学目的。

4.进行科学评价反馈。教师在应用智慧课堂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符合教学实际的评价标准,通过智慧课堂的评价反馈系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精准的教学学习评价分析报告,为优化教学管理与决策提供服务。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日志、学生学习日志等评价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复盘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路径,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思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教师在设定教学评价反馈标准时,应从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评价,避免将学习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科学分配各评价内容比重。此外,评价系统应具有激励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与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健全学生人格,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三)通过以学促教方式提高课后学习质量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后阶段的学习要求,大多数教师是通过统一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和检验自身的学习情况。大致流程是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评价作业以及学生更改作业等环节。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后学习本质上属于题海战术,而智慧课堂环境下的课后学习更多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智慧课堂的课后教学策略可使用以下几种:

1.重构加工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再分类、再创造、再迁移,打通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对知识进行组织、梳理、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给学生布置依据知识点设计的任务,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2.建立课后学习分享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建立专门的QQ群、微信群,如知识分享群、技能搜索群、阅读分享群等,让学生针对某些学习问题在微信群中提问,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录制的视频、音频上传到学习群,让其他同学和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视频、音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正缺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分享群内推送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和相关网站,让学生自主搜索下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教学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大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优化高职院校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进化、自我进步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篇2 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价值与路径

【作者】谢永明

【出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2期

高质量课堂教学是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课堂互动是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诸多研究表明,课堂讨论与创新、同伴互动与合作、师生互动与交流等互动性参与变量对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信息时代新兴技术应用的新典范和新形态,智慧教室是贯彻执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理想学习环境。因此,探究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就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不可回避之论题。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技术优势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以提升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在培育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过程中的主阵地价值,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课堂深度互动的意蕴

(一)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互动研究现状

近年来,智慧教室的互动研究遵循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的研究脉络,主要关注于智慧教室的概念特征等理论研究、建设案例的实践研究、互动行为分析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多位学者均认为互动是智慧教室的重要表征。如,黄荣怀从智慧观的视角构建了智慧教室的SMART 概念模型,认为智慧教室应该包括及时互动等维度。聂风华等从系统观的视角构建了 iSMART 模型,认为实时记录系统中的课堂应答子系统可以支持课堂教学的深度互动。智慧教室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核心是深度互动。此外,在建设案例研究中对互动设计也有所考虑,并有学者提出了智慧互动教室的概念。

综上所述,学者对互动在智慧教室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已达成共识。课堂深度互动是达成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是智慧教室环境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理想形态。但智慧教室的硬件建设在职业院校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停留于浅层次应用,其技术优势和教育意义未得到真正体现。当前,仅有个别研究对课堂深度互动有所涉及,对于明确聚焦于实现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系统研究较为鲜见。同时,部分学者认为,从形式上看智慧课堂在硬件水平上确实有很大的升级,但教育教学活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对教学交互方面的效果存疑。因此,对如何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环境,统筹协调教学结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其彼此呼应以实现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是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

(二)课堂深度互动的意蕴

对课堂深度互动意蕴的把握是明晰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实践路径的认识论前提。课堂深度互动的内涵在国内外并无统一界定,要深刻理解课堂深度互动的意蕴首先应该从教学结构切入,把握其基本特征与目标旨向。即课堂深度互动应该从根本上深化教学结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本研究认为,课堂深度互动是在全程监测、

精准互动的基础上全员参与的思想交流和智慧启迪,最终实现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创生教育智慧的有效互动。它具备科学性、泛在性、有效性、精准性等基本特征。科学性指课堂深度互动是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的互动;泛在性指课堂深度互动既面向每个学生,又随时随地发生;有效性指课堂深度互动应当是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旨向课堂互动文化的重塑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内涵式提升;精准性是指课堂深度互动应全程监测、精准识别、精准指导、精准评价与反馈,最终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深度互动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的深度思想交流。与传统教室中的课堂互动相比,无论是互动的主体与形式,还是互动的过程与结果等均产生了内涵式质变:互动的径向上,从教师独白转变为多元交流;互动的主体上,从部分游离转变为全员参与;互动的过程上,从广播式讲授转变为精准化引导;互动的结果上,从被动接受转变为有效互动。

课堂深度互动既有情境性的属性,又具实践性的特征。它不是一种抽象的、孤立的理解形式,必须转换为实际行动才能彰显其真正价值。因此,课堂深度互动的根本旨归是优化课堂教学实

践。参照课堂深度互动的意蕴,其衡量维度可以从互动参与度(Participation Degree)、互动有效度(Validity Degree)和互动精准度(Accuracy Degree)三个方面加以判定。互动参与度是指参与互动的学生数量,互动有效度是指预期互动效果的实现程度,互动精准度是指精准定位学生学习水平的程度。传统教室环境下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使互动参与度、互动有效度和互动精准度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智慧教室环境下,依托多要素深度互动、多任务深度驱动、多平台深度联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互动参与度。在强交互、深体验、泛在化的教学环境中,重塑学生话语权,提供高质量互动反馈,实现深度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互动有效度;依托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学习分析技术为个性教育、精准反馈提供证据和改进依据,提升了互动精准度,最终使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深度互动效果得到显著地改善。

二、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价值

智慧教室赋能的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不是对传统课堂互动的改弦易辙、另起炉灶,亦非全盘否定传统课堂中的互动理念,而是意在探索一种更有效的互动实践逻辑,让每个职业院校学生无时无刻不参与到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之中。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现教学结构要素的多元融合互动

智慧教室赋能的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构建了基于教学结构变革的课堂深度互动形态。教学结构变革既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又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智慧教室赋能的课堂深度互动将教学结构中的四个基本要素纳入其中,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被视为理解和洞察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深度互动的源泉,这种理解和洞察整体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而职业院校教师则需要对教学结构四要素之间的互动所关涉的内容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智慧教室赋能的课堂深度互动依托多要素深度互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依托多任务深度驱动以实现“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教学目标,依托多平台深度联动以实现师生间的全程互动、全员互动,使教学结构的四个要素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处于持续的相互作用状态,成为一个整体性、动态性、生成性的过程,最终构建一个强社交互动、深情境体验、高结构互联的课堂深度互动形态。其中,互动反馈是一个重要的耦合变量,意义建构和行为反应均通过互动反馈对内容处理进行调节控制,实现教学结构要素之间的多元融合互动。

(二)实现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深度学习

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强调以学习为互动中心的课堂深度互动理念。以学习为互动中心的理念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推动着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将学习作为主要的焦点而置于中心的位置,让学习统整教学结构四个要素。职业院校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和思考课堂互动之于学生学习的价值和成效,将课堂深度互动的理解和洞察拓展到学习各个层面与环节,以更全面、更综合地深化职业院校课堂互动实践,最终让教学结构的所有要素更好地引导学习、支持学习和深化学习。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解构了教与学、学与习、习与得之间的实践逻辑,使职业院校课堂互动无论在行为上还是在思想上都高度互通、深度互联,实现基于学生学情分析的精准化的学习状态评定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推荐,最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智慧教室中,技术不再是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辅助性、中介性的工具角色,而是转变为纳入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主体性角色。在课堂深度互动理念指导下的职业院校教学实践真正

将其从外置性技术辅助转变为内融性技术渗透,对职业院校课堂互动条件、互动径向、互动方式、互动结果均产生重要影响。智慧教室环境成为联结抽象的互动教学理论与具体的互动教学实践的媒介和桥梁,为职业院校课堂互动活动的开展、互动数据的采集、互动行为的分析、互动反馈的推送等提供充分的支持,实现了互动效果的最大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渗透在每个互动环节,体现出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泛在性特征。

三、智慧教室赋能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路径

尽管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媒介延伸到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但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达成一定不能单纯基于技术的视角加以审视,那样只会落入工具性思维的窠臼,

而应该在教学结构、社会互动理论、学习科学理论的关照下,在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加以综合考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重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结构要素关系和优化互动过程环节,实现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按照智慧教室环境下课堂深度互动的核心意蕴,互动参与度、互动有效度、互动精准度是实现智慧教室课堂深度互动的三个关键着力点。其达成应该依托数据思维实现互动决策科学化,依托智慧环境提升互动参与度,依托优质互动提升互动有效度,依托学习分析提升互动精准度。

(一)依托数据思维实现互动决策科学化

互动决策是指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从多个互动方案中选择较为满意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以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谢福尔森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每隔2-6 分钟就做出一次互动决策。可以说,互动决策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常态行为,决定了课堂互动质量。

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应该建立在科学化的互动决策基础之上。数据思维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教师解读学习表现、判定学习状态、循证互动依据,是保证互动决策科学化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互动决策应该由定性判断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并重。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教师从传统思维向数据思维转变,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转型。传统教室中职业院校教师主要是将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作为互动决策支撑,在互动过程中更加注重以某个或者部分学生的回答内容作为开展互动教学的依据,以现场的文本研读以及过往的经验判断为调整途径。虽然主观经验和直觉因素等充满智慧的教育感知力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以主观经验和个人直觉为基础的互动决策难免有失偏颇。在进行教学决策时,理性优于直觉,教师应当首先考虑基于理性因素的教学决策,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决策亦是如此。智慧教室环境下,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行为都将被记

录并进行量化分析。基于该数据的学习分析能够从方法论上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对课堂深度互动和内在学习规律的认知,有效克服职业院校教师过分依赖定性的内容分析和主观的教学经验做出决策,缺乏数据支持和定量分析的弊端。在数据分析技术的协助下,使职业院校教师可以统筹考量各个教学要素,精准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做出合乎理性而又不排斥感性的,更为科学、更具指导价值的互动决策。

科学化互动决策对实现职业院校高质量课堂深度互动至关重要。科学化互动决策应该建立在涵盖各类具有课堂深度互动意义的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的基础之上。既包括每个学生课堂回答正确率、作业完成率、互动参与度等显性学习行为数据,又包括依托表情识别等技术统计每个学生的学习专注度、理解程度、学习思维等隐性学习效果数据。该数据为职业院校教师评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确定学生的渐进发展区,做出互动对象、互动时机、互动内容、互动形式(与谁互动、何时互动、互动什么、如何互动)等方面的科学互动决策提供客观、全面、真实的依据,为职业院校教师完成学习状态监测、学习水平评估、学习任务分

配、学习内容推送等互动行为提供科学支撑。将传统教室中学习结果导向的单一性评价,拓展为过程性导向的多元化综合素养评价,甚至可以实现预测性的多维度学生发展评价。学生则利用基

于数据评价的精准反馈提升自身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优化学习策略和自我认知等,发挥课堂深度互动的最大效应。

(二)依托智慧环境提升互动参与度

互动参与度是影响互动深度的首要条件。课堂互动参与是推动学生趋向自主学习的表现机制,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从本体论的视角来讲,互动参与度的提升是职业院校教师破解课堂话语权失衡困境,学生确立自我存在价值、获得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从价值论的视角来讲,以智慧环境为核心驱动力,识别学生参与互动的动机和特征,实现机会均等、人人参与的课堂深度互动是构建智慧教室的目标旨向;从方法论的视角来看,互动参与度的提升是职业院校教师构建平等、民主、合作、探究、共享的和谐师生关系,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体验思想对话乐趣的重要方式。智慧教室环境下互动参与度的提升主要通过内在的参与动机激发和外在的深度情境体验得以达成。

内在参与动机的激发是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互动参与度的最根本途径。内在参与动机是影响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充分思考“学生为什么要参与互动”这个问题,理解学生内在的参与动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课堂深度互动。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应该拥有更多自主自控的权力以激发其内在参与动机。因此,应该让学生拥有自由学习的权力,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自身的学习责任感,教学结构各要素应最大限度地支持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到案例分析、探究学习、专题研讨等多种互动活动之中,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进行自我规划和控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并主动投入到与教师、同伴、专家的互动之中,从而获得意义建构和知识迁移的体验,实现有效学习并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实现深度学习并发展其专业身份。这种层层递进的互动体验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其内在参与动机,持续驱动学生参与课堂深度互动之中。

营造平等的互动参与氛围、创造更多的互动参与机会、构建基于境脉感知的泛在学习环境、塑造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等,均是提升互动参与度的外在保障。而智慧教室最受关注的优势在

于其技术增强环境生成的深度情境体验,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参与互动。智慧教室中以交互白板技术为基础的多屏交互呈现教学环境、具有自然友好互动界面的全息影像互动技术等,均

可以为学生提供最广泛意义上的深度情境体验。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形象逼真、体验真实的交互体验情境,增加问题情境的真实感,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课堂互动。例如,可以将某个地区的地形气候、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整合到一幅高精度的界面友好的全息地图之中;可以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创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虚拟企业情境,甚至可以实现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的无缝对接。相比较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智慧教室环境可以让职业院校学生获得更为鲜活的临场感,提高学生体验的沉浸感,从而实现以深度情境体验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互动参与度的目的。此外,智慧教室环境下使互动参与度的定量化评价成为可能,可以明晰记录每个学生参与互动的次数与质量,并依此评定考核结果。对参与度较低的学生给予预警,对参与度较高的学生公开表扬,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力量,最终实现无学生被边缘化的全员参与式课堂深度互动。

(三)依托优质互动提升互动有效度

互动有效度是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核心要义。其内涵不仅是指互动的效率之维,还应包含互动的效果之维。不仅包含互动结果的有效,更应该涵盖互动过程的合理。优质互动是超越知识传授观、回归知识建构观的互动,可以更深刻地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拓学生的思想疆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智慧的创生。对优质互动意涵的把握需要澄清一个误区:问答并不总是意味着互动,与优质互动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师生问答只是课堂互动的一种外在形式,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互动更加深刻,并不外显的思想碰撞、智慧启迪和情感交流更能彰显优质互动的特征。而且并非所有的问答都可以归类于优质互动,例如,低层次无须思考的是非类问题、舍此无其他答案的事实性问题等,这类内容简单且浮于表面的问题尽管使课堂有热烈的互动氛围,但徒有互动之名,而无互动之实,更不必奢谈优质互动。优质互动从过程上来讲体现在学生话语权的重塑,从途径上来讲体现在高质量互动反馈的回应,从结果上来讲体现在旨向深度学习的教育诉求。

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尤其是在课堂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等的权力。学生话语权是学生主体地位和影响力的反映与象征,深刻影响互动有效度。当前职业院校课堂互动之所以低效,原因之一是现有的师生互动关系是基于教师话语权的核心地位加以维系,辛克莱和库尔特哈德的IRF(引发、反应、反馈)互动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身份、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话语权缺失的职业院校课堂互动文化背景下,内在的意义生成、外在的共同协商等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形式受制于教师对课堂话语权的绝对控制,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处于边缘状态的客体,其互动效果不理想即在情理之中。智慧教室配置的电子白板等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新兴互动媒体,泛在化、全覆盖的移动互联网络,每个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等智慧教学终端,智慧教室的技术赋能环境使得教师同每个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成为可能,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权得以调和与重塑,剥离了权威、控制、支配、操纵的色彩,增加了平等、和谐、对话、开放的意蕴。每个学生不仅获得了自由应答的机会,也获得了提出质疑、畅所欲言的权力,使职业院校课堂真正成为思想碰撞、情感共鸣、智慧创生的生态场域。

高质量互动反馈是实现优质互动的重要途径。智慧教室环境下不仅仅关注教师给出反馈的数量,更应注重反馈的质量。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职业院校教师反馈的合理程度如何。高质量的反馈应该包含结果性反馈、过程性反馈、反思性反馈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性反馈指向学习结果,可以确保每个职业院校学生经常得到关于“已知和须知”的反馈,以便明晰学习的结果和努力的方向;过程性反馈指向学习过程,是自我参照的而非同伴比较的,它有助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以及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反思性反馈指向自我,关注于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的自我调节学习,这有助于发挥反馈对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促进作用。三类反馈无所谓优劣,但应该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尤其是不可忽视后两类反馈的使用。二是职业院校学生对反馈接受的程度如何。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可以收集反馈是否被接受的证据以对反馈的效果做出评判,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给出补充性反馈,由“告而不知”转变为促进课堂深度互动的“引而不发”,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环节合理性地掌控以及深化教师对互动反馈环节有效性的分析。

优质互动是旨向深度学习的互动过程。深度学习指学习者在主动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观念并纳入原有认知结构,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迁移应用,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看,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无意义学习和浅层学习而言的。因此,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要实现优质互动就应致力于有意义学习和高阶化学习目标的达成,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智慧的创生。应该依托智慧教室环境创建共同体验,构建支持意义互动、学术互动的框架,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达成巩固和深化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目标。利用智慧教室互动方式多样化与互动径向多元化的优势,可以为经验分享、课例评析、专题讨论、教学反思等互动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以观察、模仿和参与为途径,以活动、探究和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表达、讨论、反思中明晰自己的观点,使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于记忆、理解和应用等浅层次学习,而是提升为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化认知。

(四)依托学习分析提升互动精准度

互动精准度是实现课堂深度互动的必要途径。智慧教室为精准互动的达成提供保障。智慧教育情境中,实现精准教学的核心机制在于测量、记录和决策,智慧教室融合的学习分析技术恰好与之相契合。智慧教室具有记录学习过程、识别学习情境、联结学习社群等特征,能够全程采集课堂之上的师生互动行为数据。在智慧教室环境下,职业院校教师利用可感知学生需求并提供个性反馈的情境感知技术和智慧教学系统,可以多角度地监测、记录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需求、学习困难等过程性和结果性数据,以做出应该创造学习条件帮助其完成任务,还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独立解决问题的互动行为,实现在传统教室中难以实现的功能:可以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偏好等也可以通过智慧教室的全程监测数据加以判别,以此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的学习协助,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对实现职业院校课堂精准互动最具支持作用的是学习分析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是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环境的数据,用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产生的环境的技术,是从大数据的角度理解学习。而如上所述,智慧教室的核心是数据,为学习分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但是,单纯的数据没有任何教育学意义,还需要结合学习分析技术对互动数据进行挖掘,将其转化为精准互动决策,精准定位学习目标、精准预测学习困难、精准推送学习资源、精准反馈学习效果,实现对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反哺。按照学习分析的深入程度,可以做出描述性学习分析、诊断性学习分析和指导性学习分析。具体来讲,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详细描绘每个学生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全程监测学生的学习短板与障碍,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科学预测相关因素与学生学习现状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基于精准互动的教学策略改进机制,客观动态地追踪评价互动反馈效果,持续不断地提升互动深度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依据,在洞察学生思考和学习过程的系列证据的基础上,生成层次化甚至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提供差异化的学习资源、做出精准化的学习评估,与每个学生进行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交流,从而避免互动同质化和实现学习个性化。

利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学习分析技术,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做出适当其时、正对其人、恰如其分的互动反馈和精准干预。适当其时,即在适当的时机给出反馈。允许互动的“留白”,又不能让学生陷入无助,给予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正对其人,即职业院校教师根据智慧教室环境下学生的互动数据对每个学生做出针对性的反馈,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关注感、存在感和成就感以提升学生的互动投入度。毕竟学生的学习特征因人而异,同样的互动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对这个学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另外一个学生可能是一个挑战。恰如其分,即依托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互动数据与学习分析结果,给出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当前的学习水平相符合的恰当的学习进程反馈和学习策略反馈。清晰地告诉学生所在的此地与要去的彼地之间的差距,并为其推送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的反馈信息以及最佳的任务应对策略,从而在课堂深度互动中帮助学生聚焦并完成学习任务。

当前,有学者为提高教室的多媒体智能交互和信息控制能力,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室平台设计方案。作为一个全纳性的教学环境,智慧教室为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实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但智慧教室的根本诉求是在实践中加深对课堂互动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正如杜威所言:任何理论,只要认为客观条件是重要的,都只是以施加外力控制并限制个体自由为代价。所以后续研究应关注的是,职业院校课堂深度互动的实现需要统整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因为智慧教室改变的不能仅仅是职业院校教师对技术的认知,更重要的是一种互动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互动实践的革新。如果职业院校教师在主观上过于关注智慧教室的工具理性而忽视其价值理性,这不仅无益于智慧教室价值的彰显,相反会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的负担与羁绊,最终导向一种无意识的、有问题的、表面化的、断裂性的互动形式,成为智慧教室被诟病的源头。智慧教室赋能课堂深度互动,是一个既孕育发展又潜含限制,既包含理性又不乏感性的复杂过程。理性与感性既非相互排斥的关系,亦非相互对立的两极。只有将智慧教室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协调并统一于完整理性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教室的应有价值,使其成为推动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颠覆性力量。

返回列表页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地址:常德市人民路4253号